
设计 | UI 设计里,简单不等于容易使用设计
Google 将关闭 Google Podcasts,随便吧,反正我厌恶它🤷♂️ Google Podcasts 的 UI 设计有个特别奇怪的特征:UI 尤其是列表 UI 的设计很简洁,但缺乏好用、有用的感觉。 小结一下,Google Podcasts 界面
Google 将关闭 Google Podcasts,随便吧,反正我厌恶它🤷♂️ Google Podcasts 的 UI 设计有个特别奇怪的特征:UI 尤其是列表 UI 的设计很简洁,但缺乏好用、有用的感觉。 小结一下,Google Podcasts 界面
全世界设计师都追看了 Figma Config 2023 大会的演讲视频,其中最被忽视的,大概是这个名为“脱离商业的设计,只是装饰”的演讲,演讲者是 Netflix 网飞的设计 VP。 他用简单的故事介绍了商业在设计中的意义,并介绍了几个小策略,帮助设计师在做
乔布斯为什么强迫所有员工用一个厕所 智者乔布斯认为:智慧的火花常常是偶然交流碰撞产生的。 为了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,当初乔布斯为动画制作公司皮克斯设计总部大楼时,设想了一项创新性的设计:取消分布于各个楼层和区域的洗手间,只设置一个大型共用洗手间,而且把它放在大楼
很多独立开发者、小微技术团队,明明没有设计常识,也会为了省钱而自己做设计,一般他们会自我安慰:“这有什么难”、“反正有免费工具”、“有 Tailwind、还有现成的模板”… 说个我的真实例子,让大家体会一下这个常识:不懂设计的外行“自己做设计”,这种想法很愚昧
线框图被产品经理奉为圭臬,但对设计师而言,线框图的存在则是面目模糊。在整个产品设计流程里,线框图是一种很好的产品工具,而不是一个可行的 UX 设计和 UI 设计工具。 前 Google 设计师 Alex Socoloff 在推特上说:“Unpopular op
从客观的市场调研到主观地大胆创意,从保守的数据分析到激进地用补贴来制造需求……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方式来确定产品需求。 Arc 浏览器有很多奇妙、奇特、奇怪的功能,很难想象他们的产品需求是从哪儿来的。 他们拍了视频介绍他们的做法。 这其实是很多技术背景的创业公司
看看下面的图片,你觉得画面中间的这两个人是什么心情? 来自加拿大 University of Alberta 的研究人员,找了加拿大学生和日本学生做对比测试,研究结果表明: 研究结果说东方人察言观色时更具备集体意识。 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都属于典型的东亚文化,你
ChatGPT 流行之后,越来越多的人把 ChatgPT 当做搜索引擎来使用。本文从产品设计角度,解释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,以及它对产品设计的影响。 我以前有外号叫“人头Google脑”,手机能上网之前我就有“立刻Google一下”的名声,而且我还“代客 Goo
我遇到劫持浏览器鼠标左键、鼠标右键、上下文菜单…的软件和浏览器插件,都是不管软件、插件本身多好用,我都当它是病毒、木马、恶意软件,立刻卸载。 我今天卸载的,是最近 2、3 年里最好用的“阅读模式”/免打扰阅读/沉浸式阅读插件,不知道为什么它劫持了浏览器鼠标左键
设计师们不必紧张,AI 在挑选字体、字体配对方面,只相当于初级设计师。 读了一篇有趣的设计文章,作者是热衷网页排版和字体的设计师。 他测试了专用 AI 字体配对工具和 ChatGPT,发现 AI 在挑选字体、字体配对方面,只相当于初级设计师。 他测试的 AI
只需要 20 美元,就能把 Glock 手枪改为全自动武器。 Vice 报道说美国悄悄流行一种 Glock Switch 小配件,它能把普通的 Glock 手枪改装成全自动武器。 美国市场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的主要是半自动武器,扣一下扳机、只能发射一发子弹。而这
在可读性要求最高的飞机驾驶舱和仪表场合里,液晶显示器的反锯齿显示字体的方式,导致了“奇怪”的字体设计的思路。 设计公司 intactile 为 Airbus 空中客车驾驶舱和仪表设计的特殊字体 B612,设计重点是优化可读性,特别是在恶劣情况(注1)下的可读性
文化差异不但影响用户购买和消费的喜好,也影响用户选择和使用产品的习惯。 希望出海的国内团队、开发者可能会注意到一个普遍规律:国内产品特别喜欢多功能、all in one、瑞士军刀…而西方很多产品主打单一功能。 撇开微信之类的超级 APP 不谈,以基于 Chat
文化差异不但影响用户购买和消费的喜好,也影响用户选择和使用产品的习惯。 做出海产品的国内团队和开发者,可能会注意另一个现象:不但国外开发者、产品设计师习惯于看数据,普通用户也能看懂统计图表、数据可视化。 国内小伙伴需要工作好几年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这些高级技巧
大家应该听过青岛下水道的故事,说德国人提前准备了油布包好的维修备件,百年之后,挖出来马上就能用。 没想到我遇到了“类似”的情况。 我们的车出现小故障,技工说检查一下 150 美元(太贵!),我们打算花几十美元,买个 OBD 检测仪自己来检查。 结果我照例先上
Print 发表了一篇文章“Are We Losing Color? All Logos Are Starting To Look The Same.”,作者是设计、创意领域的写手,文章探讨了现在的一大设计趋势:黑白风格 logo。 几个观点挺有意思: 设计总
声音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,无论是 Intel“等灯等灯”的声音 logo,还是苹果 iPhone 极具感染力的主题歌,声音不但创造品牌的识别性,还帮助品牌与受众建立情感连接、帮助品牌长期影响消费者。 声音容易影响人的情绪 比如不懂事的幼儿园小朋友看电视
从个人品牌角度说,持续输出自己的想法,是创造、积累个人品牌的最简单、最有效方法。 活跃的独立开发者 Baye aka 威力狈 是独立创造者里输出得最好的人之一,不管是分享开发产品的点子、还是装修遇到的遭遇、或者不着调的奇怪想法,这些想法用最真实的语言,勾画出了
怎么保证高速行驶中的司机,在 120 米之外就能看清高速路标牌上的文字? 公団文字是日本高速公路特有的字体,用于各种道路标牌,当初(1963年)设计这套字体的初衷,是保证高速行驶中的司机,在 120 米之外就能看清标牌上的文字。 识别高速公路路牌上的文字,不同
多数人不了解乱用、滥用字体对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。 霞鹜文楷是程序员特别推崇的一个字体,因为它: 所以它被程序员用在了各种场合……但其实大部分人都用错了这个霞鹜文楷字体。 1,漂亮是个相对的感念 不扯“审美观”这种伤自尊的话题了,简单而言霞鹜文楷是一款风格介乎仿
比如老板需要给 100 个客人发 100 张邀请卡,设计邀请卡时,显然这 100 张邀请卡上只有人名不同、其他内容都一模一样。如果手工制作 100 个不同的邀请卡,实在太低效了。 Figma Figma 有个 Many Paster 插件,可以把一组文本黏贴到
显然不合理。但是你不能直接跟老板说“不”。 推友私信问我的问题,因为属于常见问题,经过跟推友确认,我隐掉隐私信息后公开回答这两个问题,希望能帮到更多成长中的设计师。 他最近刚被升职,负责 UGC 产品的 UI 设计小组,老板把“日活用户数(DAU)”设为他的
前 Facebook 设计副总裁 Julie Zhuo 的发表了一篇热情而深刻的文章:“更高层次的设计。一篇长文:实现越来越高级别的设计意味着什么?”,为了方便设计师理解和学习,我把原文翻译成了中文。使用了 ChatGPT 翻译原文(注),时间关系我只校对了前
解决了什么问题 分享优质内容和获取优质内容,总是难题。 我是经验丰富的设计顾问和充满好奇心的设计师,按照“分享经验、传播体验”的思路,2017 年以来,我每天都在推特上分享我阅读的优质设计类文章。 这种分享能帮我的 follower 们对抗算法推荐、社会化阅读
设计系统是不是对设计这个创造性工作的禁锢? 分享一篇关于设计系统的文章,作者是加拿大的资深设计师。文章说的是一个反复被争论的话题:设计系统是不是限制了创造力。 作者的结论:设计系统不是设计师的敌人,反而帮助设计师发挥创造力。 作者举了个有趣的例子:只用乐高积木
会不会拒绝上游、甲方、老板(甚至老板娘)…是区分“好设计师”、“普通设计师”和美工的一大要素,这方面的策略和方法涉及很多层面,够写一本书(注1)。 简单说一下设计师常用的拒绝理由,按照效果好坏来排序(注2) 1,消极拒绝 比如消极怠工、自怨自怜找同情、耍小脾气
明天(2023年6月5日)的苹果 WWDC 2023 大会,最重要环节就是发布 Reality Pro 眼镜,一个创新意义类比 iPhone 的跨时代产品。 我们没法回到 iPhone 发布前夜,但可以好好欣赏这个 xr 时代的前夜。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 i
不用下载 APP、不用注册密码、直接在 iPhone 里使用 ChatGPT 是什么体验? 整体设计 以前专门介绍过,怎么在 iOS、Android 的全局层面使用 ChatGPT。当时的方案需要下载 APP、安装一个特殊的 ChatGPT 键盘,而后在 iO
解决了什么问题 大公司 HR 经常一天处理成百上千份简历,每份简历只能扫一眼,很容易漏掉信息。 这个 Resume-GPT 工具用 GPT 来阅读 pdf 格式的简历,并把简历内容标准化,自动从简历中抽取出有用的信息,输出为方便电脑程序处理的 YAML 格式…
前两年 Netflix 纪录片“监视资本主义:智能陷阱 / The Social Dilemma”大热,引发了对推荐算法、“信息茧房”的大讨论。而后和所有热门讨论一样,很快所有人就忘了,重新回到舒适而充满刺激的信息茧房里。MIT 的研究生开发了这个软件,利用
OpenAI 推出 ChatGPT 后引发了 AI 狂潮,每个人每天醒来都面临恐慌,不知道今天又会被什么 AI 新功能、新用法、新工具…新赚钱机会击中,更不知道今天会错过什么改变世界的 AI 新动态。怎么办?解决办法貌似很奇怪:听播客! 解决了什么问题 在持续
目前在 iOS、Android 上使用 ChatGPT 的方法,要么是浏览器访问 ChatGPT 官网页面, 要么使用某个 ChatGPT APP,要么使用捷径呼出 ChatGPT,有没有一个更加全局层面的用法,让我们在“任何地方”使用 ChatGPT? 的确
昨天世界上第一款可用的“智能手枪 / Smart Gun”在美国上市,这里说的智能、Smart 是说手枪自带生物识别,只有授权的人才能使用。 并非 AI 识别目标、手枪自动瞄准、子弹自适应弹道之类的科幻黑科技,显然也没 ChatGPT 什么事。 解决了什么问题
整体感觉 ChatGPT 展示了无与伦比的自然语言交互能力后,沉寂数年的 Chat Bot 聊天机器人又成了产品设计的宠儿。比如 HackrHQ 这个网站,它用聊天的方式帮你寻找自由职业开发者/程序员。 https://hackrhq.com/ 网站还在极早期
视频编辑工具 NOVA AI 的视频搜索功能,可以在视频里搜索表情、事件、物品、建筑,或者搜索名人、你、你朋友的脸,以及搜索特定单词、句子。 以后编辑视频时,就不需要反复快进、在十几小时的视频素材里寻找特定时刻了,直接搜索一下就行。 按照官网介绍,NOVA A
播客之类的音频内容,天然地信息密度较低、相对价值也较低。使用 ChatGPT 等 AI 技术加工播客等音频内容,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,将明显提升音频内容的价值。 推友 @GanymedeNil 和“津津乐道播客”合作,利用 ChatGPT 和自定义的 promp
有国外团队开发了一款特别的新闻 APP,就叫 Boring Report/无聊报道,开发者说它用 GPT 自动过滤掉新闻中耸人听闻的部分,只给读者留下最基本的信息。 进入 App Store 下载。 开发者开发这款 APP 的理由,是说新闻里哗众取宠的干扰信息
说说 Sony 新的 Linkbuds 耳机,说说它怎么从设计的角度改变了世界。 2月份 Sony 发布了最新的 Linkbuds 耳机,除了其他大牌入耳式蓝牙耳机应有的功能,Linkbuds 还有两个神奇甚至不可思议的特点。 Linkbuds 的最大特色,是
怎么为你的每位朋友,各准备一张不同的电脑壁纸、手机壁纸? 第一期的“熊猫小学”里有个分享壁纸的小彩蛋,读者点击 这个URL 后,都能得到一张抽象风格、有创意的漂亮电脑壁纸,而且每个人收到的壁纸都不同。 这里调用的是 Unsplash 图库,Unsplash 是
去年帮北京的客户招聘平面设计师,HR 过简历时没注意,放进来几个年龄 40+ 的应聘者。 我一直觉得“35岁”是说美工那些体力活,好点的设计师总能升级…完全没想到招初级设计师,也能遇到我的同龄人,非常震惊😱 我把他们都 pass 了,除了和用户群不搭配,主要因
之前给客户做品牌设计和市场营销顾问,又说起“仪式感”的话题。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某种仪式感,需要被重视、被认同。品牌通过仪式感来增强自己的品牌形象,增加品牌可信度。好的品牌通过有形、无形的仪式感,把路人转为消费者、把消费者转为粉丝、把粉丝转为忠诚的追随者。 但是
前两天有一篇关于线框图(Wireframe)的文章,“Wireframes are useless”(线框图无用)。这篇文章在 Medium 上获得了超过 1K 的鼓掌。 一般设计圈子里共鸣最多的文章,多半要么是情绪化的、正邪对立的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,比如“设
今天做家务听设计播客 99% Invisible,关于 Fraktur 这种德国字体和它背后的历史、文化和禁忌(本期节目 Show note)。这期节目的故事,背后是设计的文化差异和禁忌,很适合面向海外市场的中国公司,以及这个领域的设计师。 简单来说就一句话:
如果你有管理设计师的经验,或者经常和设计师合作,你会发现一个痛苦的规律:多数设计师虽然有想法,但是其实不会思考。 如果你是需要独立处理问题的设计师,处理设计需求的过程中,也经常会遇到“头脑一片空白”的窘迫,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。 怎么才能帮助设计师、设计团队思考
客户做面向美国市场的家居产品,宣传品由国内团队设计、感觉不满意,希望我来改进设计。 看完他们现有设计之后,我发现他们的设计各种不美国: 浣熊也叫 Trash Panda,直译是垃圾熊猫。在美国的文化里,浣熊经常就是那个在垃圾箱里翻垃圾的小东西。换成别的产品,也
前两天听设计播客,听友问主播两个有趣问题。 T 型设计人才之死 一个问题是:都说设计师要学编程,怎么很少见到既会设计、又能编程的“独角兽”设计师?那些 T 型人才哪儿去了? 毕竟互联网产品团队的产品、设计、开发三个角色,就像黑暗时期、来自三个大陆、操三种语言的
昨天在播客里听到一句有意思的话:Strong opinions, Loosely held,也可以说成 weakly held。 直译是“强烈观点,宽松坚持”,意思是人得有自己的想法,同时保持开放心态接受别人的意见、不断优化自己的想法。 现实中站队文化盛行,所
前两天做家务听 Design Details,主题是怎么学设计:Learning by Doing,一边做、一边学。 主播说了两个有趣的故事: 一个故事是主播在 PS 教程网站上学 PS,然后”反向工程“弄清楚这个网站怎么设计的,还做了教程教别人设计一模一样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