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: 设计

设计 | Humane AI Pin,Beam me up 还是 Talk to the hand?

今天 Humane 正式发布了超酷的 Humane AI Pin / AI 智能胸针,精神上实现了 Star Trek / 星际迷航里的通讯胸针,这算是三录仪、平板电脑之后,又一个成为现实的 Star Trek 技术😂 我从 Humane 的产品发布视频里,剪辑了一段和人机交互有关的部分,从 UX 设计特别是交互设计的角度说几句这个跨时代的创新设计。 1,自然语言交互 这是整个产品里最具竞争力的部

设计 | UI 设计里,简单不等于容易使用设计

Google 将关闭 Google Podcasts,随便吧,反正我厌恶它🤷‍♂️ Google Podcasts 的 UI 设计有个特别奇怪的特征:UI 尤其是列表 UI 的设计很简洁,但缺乏好用、有用的感觉。 小结一下,Google Podcasts 界面设计最大的问题是:视觉元素缺乏层级关系(Hierarchy)。 或者更通俗一点说,界面里的标题、摘要、标签、图标、按钮等等不同视觉元素之间没

设计 | 脱离商业的设计,只是(无足轻重的)装饰

全世界设计师都追看了 Figma Config 2023 大会的演讲视频,其中最被忽视的,大概是这个名为“脱离商业的设计,只是装饰”的演讲,演讲者是 Netflix 网飞的设计 VP。 他用简单的故事介绍了商业在设计中的意义,并介绍了几个小策略,帮助设计师在做设计时更接近商业: 多数设计师可能不理解上面这些到底在说什么,我换个说法,大家就理解了: 几乎每个设计师,不管是小公司的新设计师、还是成熟公

学习 | 把思维碰撞变成创新利器

乔布斯为什么强迫所有员工用一个厕所 智者乔布斯认为:智慧的火花常常是偶然交流碰撞产生的。 为了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,当初乔布斯为动画制作公司皮克斯设计总部大楼时,设想了一项创新性的设计:取消分布于各个楼层和区域的洗手间,只设置一个大型共用洗手间,而且把它放在大楼大厅的中央! – 每个人都得上厕所吧?这个集中式洗手间,将能提高员工相互碰面和交流的机会。 还好最后这个疯狂的设想没有实施。 乔

设计 | 为什么要自己动手雕刻一只小熊?

很多独立开发者、小微技术团队,明明没有设计常识,也会为了省钱而自己做设计,一般他们会自我安慰:“这有什么难”、“反正有免费工具”、“有 Tailwind、还有现成的模板”… 说个我的真实例子,让大家体会一下这个常识:不懂设计的外行“自己做设计”,这种想法很愚昧。 话说我们家院子里装饰用的木刻小熊,日晒雨淋变成了幽灵小熊,需要再买一个。 某天开车看到卖木雕的小店,在路边排了十几只木雕小熊,大叔正在拿

设计 | 重新认识线框图

线框图被产品经理奉为圭臬,但对设计师而言,线框图的存在则是面目模糊。在整个产品设计流程里,线框图是一种很好的产品工具,而不是一个可行的 UX 设计和 UI 设计工具。 前 Google 设计师 Alex Socoloff 在推特上说:“Unpopular opinion: Low-fi wireframes are just a waste of time.”,意思是“非主流的观点:(产品设计过程

设计 | Arc 浏览器怎么确定产品需求?

从客观的市场调研到主观地大胆创意,从保守的数据分析到激进地用补贴来制造需求……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方式来确定产品需求。 Arc 浏览器有很多奇妙、奇特、奇怪的功能,很难想象他们的产品需求是从哪儿来的。 他们拍了视频介绍他们的做法。 这其实是很多技术背景的创业公司、独立开发者的常规做法 – 试试再说! 只要设计原型和开发原型的成本足够低,尝试出来的功能、往往是最好的功能。 而大公司、一般团

设计 | 察言观色也有东西方文化差异

看看下面的图片,你觉得画面中间的这两个人是什么心情? 来自加拿大 University of Alberta 的研究人员,找了加拿大学生和日本学生做对比测试,研究结果表明: 研究结果说东方人察言观色时更具备集体意识。 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都属于典型的东亚文化,你可以拿这个结论对比一下自己的观察结果,看看你是只看中间人物表情、还是无意识地观察了所有人的表情。 心理学研究说这种差异来自东西方文化的差异,

设计 | 为什么用户会把 ChatGPT 当搜索引擎?

ChatGPT 流行之后,越来越多的人把 ChatgPT 当做搜索引擎来使用。本文从产品设计角度,解释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,以及它对产品设计的影响。 我以前有外号叫“人头Google脑”,手机能上网之前我就有“立刻Google一下”的名声,而且我还“代客 Google”帮人搜索💪 某次在南锣鼓巷,某路人盯着电线杆喃喃自语:你说电线杆顶上那个橙色小风车是干嘛用的?我琢磨好久也没想明白。 那位长了一张自

设计 | 不要动我的电脑😡

我遇到劫持浏览器鼠标左键、鼠标右键、上下文菜单…的软件和浏览器插件,都是不管软件、插件本身多好用,我都当它是病毒、木马、恶意软件,立刻卸载。 我今天卸载的,是最近 2、3 年里最好用的“阅读模式”/免打扰阅读/沉浸式阅读插件,不知道为什么它劫持了浏览器鼠标左键,显示 CLIP 功能。 现在有各种设计软件、编辑软件直接运行在浏览器里,劫持鼠标和上下文菜单,会打乱这些重度依赖人机交互软件的正常操作。

设计 | AI 比你更擅长挑选字体、字体配对吗?

设计师们不必紧张,AI 在挑选字体、字体配对方面,只相当于初级设计师。 读了一篇有趣的设计文章,作者是热衷网页排版和字体的设计师。 他测试了专用 AI 字体配对工具和 ChatGPT,发现 AI 在挑选字体、字体配对方面,只相当于初级设计师。 他测试的 AI 字体配对工具是 https://fontjoy.com,配对逻辑基于已有的 pattern/范式。这种思路不适合复杂的字体选择思路,输出的字

设计 | 怎么把普通 Glock 手枪改装成全自动武器

只需要 20 美元,就能把 Glock 手枪改为全自动武器。 Vice 报道说美国悄悄流行一种 Glock Switch 小配件,它能把普通的 Glock 手枪改装成全自动武器。 美国市场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的主要是半自动武器,扣一下扳机、只能发射一发子弹。而这个小配件只需要 20 美元,就能把 Glock 改装为全自动操作,扣一下扳机就能把所有子弹全部、自动射出去。 Vice 的文章和视频里还介绍

设计 | 怎么为飞机驾驶舱、仪表盘设计字体

在可读性要求最高的飞机驾驶舱和仪表场合里,液晶显示器的反锯齿显示字体的方式,导致了“奇怪”的字体设计的思路。 设计公司 intactile 为 Airbus 空中客车驾驶舱和仪表设计的特殊字体 B612,设计重点是优化可读性,特别是在恶劣情况(注1)下的可读性。另外设计公司强调了这个字体在不同场合的一致性,比如用于仪表、航图、长文本。 现在的液晶显示屏和操作系统自带的字体反锯齿功能(anti-al

设计 | 为什么很多西方产品的功能那么单一

文化差异不但影响用户购买和消费的喜好,也影响用户选择和使用产品的习惯。 希望出海的国内团队、开发者可能会注意到一个普遍规律:国内产品特别喜欢多功能、all in one、瑞士军刀…而西方很多产品主打单一功能。 撇开微信之类的超级 APP 不谈,以基于 ChatGPT 的小工具为例,国内开发者总是不辞辛劳地往里面使劲塞功能,生怕自己的工具不够全能;相反,国外很多 ChatGPT 产品只聚焦一个功能,

设计 | 为什么西方人那么爱看数据?

文化差异不但影响用户购买和消费的喜好,也影响用户选择和使用产品的习惯。 做出海产品的国内团队和开发者,可能会注意另一个现象:不但国外开发者、产品设计师习惯于看数据,普通用户也能看懂统计图表、数据可视化。 国内小伙伴需要工作好几年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这些高级技巧,似乎老外“天生”就会🫥 我到了美国才意识到,这方面也有文化差异。比如以做菜为例: 我到美国之后厨艺明显提高,其中一个原因其实是:美国的煤气

设计 | 怎么为未来做设计

大家应该听过青岛下水道的故事,说德国人提前准备了油布包好的维修备件,百年之后,挖出来马上就能用。 没想到我遇到了“类似”的情况。 我们的车出现小故障,技工说检查一下 150 美元(太贵!),我们打算花几十美元,买个 OBD 检测仪自己来检查。 结果我照例先上 Youtube 学习,发现大概率是某个保险丝接触不良、或者烧坏了,那我决定自己修。 同时我也就郁闷了,保险丝没有单卖的,都是 10 美元买一

设计 | 我们正在失去色彩吗?所有 logo 看起来都一样

Print 发表了一篇文章“Are We Losing Color? All Logos Are Starting To Look The Same.”,作者是设计、创意领域的写手,文章探讨了现在的一大设计趋势:黑白风格 logo。 几个观点挺有意思: 设计总有潮流,而且很多潮流也是互相矛盾的,比如一边是 X 这种黑白极简、另一边是 Figjam 那种 Brutalism 风格…设计风格应该追随品

设计 | 为什么声音比图像更容易使人高兴/反感

声音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,无论是 Intel“等灯等灯”的声音 logo,还是苹果 iPhone 极具感染力的主题歌,声音不但创造品牌的识别性,还帮助品牌与受众建立情感连接、帮助品牌长期影响消费者。 声音容易影响人的情绪 比如不懂事的幼儿园小朋友看电视,看到恐怖画面时可能反应不大,听到可怕音乐时反而会特别害怕。 比如中文有声书基本上都是做作、嘚瑟的表演腔,不管哪种书籍都被包装成割韭菜的洗脑

设计 | 为什么要输出自己的想法

从个人品牌角度说,持续输出自己的想法,是创造、积累个人品牌的最简单、最有效方法。 活跃的独立开发者 Baye aka 威力狈 是独立创造者里输出得最好的人之一,不管是分享开发产品的点子、还是装修遇到的遭遇、或者不着调的奇怪想法,这些想法用最真实的语言,勾画出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 Baye。 这些都是个人品牌里最重要、最稀缺的关键点:信任(注) 好的想法能增加用户对你专业能力、服务质量的信任,个人的、

设计 | 日本高速公路怎么用简化汉字增加安全性

怎么保证高速行驶中的司机,在 120 米之外就能看清高速路标牌上的文字? 公団文字是日本高速公路特有的字体,用于各种道路标牌,当初(1963年)设计这套字体的初衷,是保证高速行驶中的司机,在 120 米之外就能看清标牌上的文字。 识别高速公路路牌上的文字,不同于普通的阅读,因为车速很快、看文字的时间很短、看文字的距离还很远,所以看高速路牌文字不仅仅识别汉字形状/笔划,还挑战人眼的角分辨率/视力。

设计 | 不要乱用“霞鹜文楷”字体

多数人不了解乱用、滥用字体对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。 霞鹜文楷是程序员特别推崇的一个字体,因为它: 所以它被程序员用在了各种场合……但其实大部分人都用错了这个霞鹜文楷字体。 1,漂亮是个相对的感念 不扯“审美观”这种伤自尊的话题了,简单而言霞鹜文楷是一款风格介乎仿宋和楷体之间的手写字体,从观感和心理感觉上来说,霞鹜文楷是一款偏可爱、偏有趣、偏轻松、偏非正式的字体。 参考一下跟霞鹜文楷同根的姐妹字体“芫

设计 | 怎么批量设计并生成名片、邀请卡、荣誉证书…

比如老板需要给 100 个客人发 100 张邀请卡,设计邀请卡时,显然这 100 张邀请卡上只有人名不同、其他内容都一模一样。如果手工制作 100 个不同的邀请卡,实在太低效了。 Figma Figma 有个 Many Paster 插件,可以把一组文本黏贴到相同数量的 layer 里。 操作时先准备 100 个人名,再复制出 100 个文字 layer,选好这 100 个 layer、运行插件:

设计 | 老板要求设计师把日活用户数作为 KPI 考核指标,合理吗?又该怎么跟老板沟通?

显然不合理。但是你不能直接跟老板说“不”。 推友私信问我的问题,因为属于常见问题,经过跟推友确认,我隐掉隐私信息后公开回答这两个问题,希望能帮到更多成长中的设计师。 他最近刚被升职,负责 UGC 产品的 UI 设计小组,老板把“日活用户数(DAU)”设为他的 KPI… 老板要求设计师把日活用户数作为 KPI 考核指标,合理吗? 考虑到产品的 DAU 来自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,拿它来考核设计部门,显然

设计 | 更高层次的设计(翻译稿)

前 Facebook 设计副总裁 Julie Zhuo 的发表了一篇热情而深刻的文章:“更高层次的设计。一篇长文:实现越来越高级别的设计意味着什么?”,为了方便设计师理解和学习,我把原文翻译成了中文。使用了 ChatGPT 翻译原文(注),时间关系我只校对了前面两个章节。 这篇文章以 Airbnb CEO 在 Config 2023 大会上的演讲为由头,结合作者十年前关于“设计师的 5 个层次”概

学习 | AI 时代的阅读分享

解决了什么问题 分享优质内容和获取优质内容,总是难题。 我是经验丰富的设计顾问和充满好奇心的设计师,按照“分享经验、传播体验”的思路,2017 年以来,我每天都在推特上分享我阅读的优质设计类文章。 这种分享能帮我的 follower 们对抗算法推荐、社会化阅读带来的垃圾信息;同时它们也能分享我的专业技能、帮我积累个人品牌。 不过这种基于优质阅读的分享,有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: 声湃(https://

设计 | 设计系统的困境:在一致性和创造力之间取得平衡

设计系统是不是对设计这个创造性工作的禁锢? 分享一篇关于设计系统的文章,作者是加拿大的资深设计师。文章说的是一个反复被争论的话题:设计系统是不是限制了创造力。 作者的结论:设计系统不是设计师的敌人,反而帮助设计师发挥创造力。 作者举了个有趣的例子:只用乐高积木,你能拼出下面两种完全不同的车。 注意: 作者举的乐高积木的例子,其实是偷换概念。 大家可以仔细对比一下两个汽车:用设计系统的一般术语来说,

设计 | 设计师怎么合理地拒绝设计需求

会不会拒绝上游、甲方、老板(甚至老板娘)…是区分“好设计师”、“普通设计师”和美工的一大要素,这方面的策略和方法涉及很多层面,够写一本书(注1)。 简单说一下设计师常用的拒绝理由,按照效果好坏来排序(注2) 1,消极拒绝 比如消极怠工、自怨自怜找同情、耍小脾气…甚至直接撂摊子。 这些都属于 passive-aggressive/被动攻击,一般非但拒绝不了,还会让同事、客户觉得你性格或者人格有问题。

设计 | 复刻 iPhone 发布会前夜

明天(2023年6月5日)的苹果 WWDC 2023 大会,最重要环节就是发布 Reality Pro 眼镜,一个创新意义类比 iPhone 的跨时代产品。 我们没法回到 iPhone 发布前夜,但可以好好欣赏这个 xr 时代的前夜。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 iPhone 最大的突破是引入了多点触摸的人机交互、iOS 操作系统,以及之后的 APP Store。 Reality Pro 眼镜也面临类似

设计 | 把 iPhone 自带的 iMessage 变成 ChatGPT

不用下载 APP、不用注册密码、直接在 iPhone 里使用 ChatGPT 是什么体验? 整体设计 以前专门介绍过,怎么在 iOS、Android 的全局层面使用 ChatGPT。当时的方案需要下载 APP、安装一个特殊的 ChatGPT 键盘,而后在 iOS 里各种输入框里呼出 ChatGPT 键盘、进行 ChatGPT 操作。略微有点繁琐,键盘区的人机交互也有点怪异。 现在有了一个简单而优雅

设计 | 用 GPT 代替 HR 小姐姐读简历

解决了什么问题 大公司 HR 经常一天处理成百上千份简历,每份简历只能扫一眼,很容易漏掉信息。 这个 Resume-GPT 工具用 GPT 来阅读 pdf 格式的简历,并把简历内容标准化,自动从简历中抽取出有用的信息,输出为方便电脑程序处理的 YAML 格式…下一步就可以用程序分拣、分析、推荐标准化之后的简历了。 https://resume-gpt-html.onrender.com GPT 加

设计 | 怎么用 AI 打破回音壁、突破信息茧房

前两年 Netflix 纪录片“监视资本主义:智能陷阱 / The Social Dilemma”大热,引发了对推荐算法、“信息茧房”的大讨论。而后和所有热门讨论一样,很快所有人就忘了,重新回到舒适而充满刺激的信息茧房里。MIT 的研究生开发了这个软件,利用 AI 来帮大家对抗推荐算法……它能成功吗? RecAlign(Recommendation Alignment) 是一个 Chrome 浏览

设计 | 怎么用声音对抗 AI 狂潮中的信息过载?

OpenAI 推出 ChatGPT 后引发了 AI 狂潮,每个人每天醒来都面临恐慌,不知道今天又会被什么 AI 新功能、新用法、新工具…新赚钱机会击中,更不知道今天会错过什么改变世界的 AI 新动态。怎么办?解决办法貌似很奇怪:听播客! 解决了什么问题 在持续不断的 AI 信息轰炸中,目前占据 AI 信息价值链(aka 鄙视链)最顶端的,无疑是各种 AI 论文作者,以及阅读论文、把论文变成产品的

设计 | 怎么在 iOS、Android 的全局层面使用 ChatGPT

目前在 iOS、Android 上使用 ChatGPT 的方法,要么是浏览器访问 ChatGPT 官网页面, 要么使用某个 ChatGPT APP,要么使用捷径呼出 ChatGPT,有没有一个更加全局层面的用法,让我们在“任何地方”使用 ChatGPT? 的确有个方法:使用 ChatGPT 键盘 / ChatGPT 输入法。 下面以 Smarty 这个 iOS APP 为例,解释一下 ChatGP

设计 | 怎么设计一把智能手枪

昨天世界上第一款可用的“智能手枪 / Smart Gun”在美国上市,这里说的智能、Smart 是说手枪自带生物识别,只有授权的人才能使用。 并非 AI 识别目标、手枪自动瞄准、子弹自适应弹道之类的科幻黑科技,显然也没 ChatGPT 什么事。 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款来自 Biofire 公司的智能手枪,开发时间长达十年。 开发它的初衷是减少滥用枪支、误用枪支,减少枪击事件和枪支使用事故造成人身伤亡

设计 | 怎么用 AI 聊天机器人帮你找到合适的开发者

整体感觉 ChatGPT 展示了无与伦比的自然语言交互能力后,沉寂数年的 Chat Bot 聊天机器人又成了产品设计的宠儿。比如 HackrHQ 这个网站,它用聊天的方式帮你寻找自由职业开发者/程序员。 https://hackrhq.com/ 网站还在极早期阶段,我测试时假设自己是设计师,正在寻找 js 程序员帮我搞定静态网站。 HackrHQ 的聊天机器人从我的需求入手,一步一步提问、引导我描

设计 | 为什么要用 AI 来实现视频搜索

视频编辑工具 NOVA AI 的视频搜索功能,可以在视频里搜索表情、事件、物品、建筑,或者搜索名人、你、你朋友的脸,以及搜索特定单词、句子。 以后编辑视频时,就不需要反复快进、在十几小时的视频素材里寻找特定时刻了,直接搜索一下就行。 按照官网介绍,NOVA AI 使用了 AI 视觉识别来分析视频内容,每 1 小时视频大约需要 10 分钟分析并生成索引。相比在视频剪辑过程中使用“视频搜索”所节约的大

设计 | 怎么利用 ChatGPT,把松散的播客谈话变成基于问答的知识库?

播客之类的音频内容,天然地信息密度较低、相对价值也较低。使用 ChatGPT 等 AI 技术加工播客等音频内容,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,将明显提升音频内容的价值。 推友 @GanymedeNil 和“津津乐道播客”合作,利用 ChatGPT 和自定义的 prompt,把 281 期“津津乐道播客”节目转成了 1.8 万个中文问答对,并公开了所有数据。这是已知的第一个中文播客语料库,向社会开放这些数据,

设计 | 为什么要用 GPT 把新闻变得无聊

有国外团队开发了一款特别的新闻 APP,就叫 Boring Report/无聊报道,开发者说它用 GPT 自动过滤掉新闻中耸人听闻的部分,只给读者留下最基本的信息。 进入 App Store 下载。 开发者开发这款 APP 的理由,是说新闻里哗众取宠的干扰信息太多,反而让人忽略了事实。 还真有不少人支持这种概念,还提出了各种产品设计的反馈。不过从产品设计角度来说,虽说它的创意还不错,但我不太看好这

Sony Linkbuds 耳机,改造生化人的第一步

说说 Sony 新的 Linkbuds 耳机,说说它怎么从设计的角度改变了世界。 2月份 Sony 发布了最新的 Linkbuds 耳机,除了其他大牌入耳式蓝牙耳机应有的功能,Linkbuds 还有两个神奇甚至不可思议的特点。 Linkbuds 的最大特色,是发声部分采用环形的、开放的设计,没错,就是耳塞中间一个洞。你用它听音乐、听播客时,能通过这个洞清楚地听到外界声音。 Sony 说这样可以让你

不写代码、不用 API,怎么从 Unsplash 随机抓取一张图片

怎么为你的每位朋友,各准备一张不同的电脑壁纸、手机壁纸? 第一期的“熊猫小学”里有个分享壁纸的小彩蛋,读者点击 这个URL 后,都能得到一张抽象风格、有创意的漂亮电脑壁纸,而且每个人收到的壁纸都不同。 这里调用的是 Unsplash 图库,Unsplash 是最著名的免费图库,他们不仅提供了 API 给开发者使用,也提供了更便利的 URL 方式来调用图片。 比如熊猫小学的壁纸彩蛋对应的 URL 是

设计 | 3 种方法,帮你避免被淘汰,避免成为缺乏经验的中年人

去年帮北京的客户招聘平面设计师,HR 过简历时没注意,放进来几个年龄 40+ 的应聘者。 我一直觉得“35岁”是说美工那些体力活,好点的设计师总能升级…完全没想到招初级设计师,也能遇到我的同龄人,非常震惊😱 我把他们都 pass 了,除了和用户群不搭配,主要因为他们都经验不足,和年龄不相称的经验不足🤷‍♂️ 缺乏经验的中年人 我仔细看了其中两位的简历。 一位女士原先在出版社做设计,InDesign

设计 | 为什么要为产品创造“仪式感”?

之前给客户做品牌设计和市场营销顾问,又说起“仪式感”的话题。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某种仪式感,需要被重视、被认同。品牌通过仪式感来增强自己的品牌形象,增加品牌可信度。好的品牌通过有形、无形的仪式感,把路人转为消费者、把消费者转为粉丝、把粉丝转为忠诚的追随者。 但是一部分厂家捏造仪式感,把“9块9”的廉价东西包装出百年情怀,其实特别 low。另一部分厂家(比如我之前的客户),不会用仪式感来衬托产品价值,

设计 | 线框图无用!产品设计师为什么应该抛弃它

前两天有一篇关于线框图(Wireframe)的文章,“Wireframes are useless”(线框图无用)。这篇文章在 Medium 上获得了超过 1K 的鼓掌。 一般设计圈子里共鸣最多的文章,多半要么是情绪化的、正邪对立的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,比如“设计师不需要学习编程”,要么就是浮想联翩的、牵强附会的、无病呻吟没话找话说的,比如“开国元勋教会我的 10 个想法”。 难得这篇热门文章让我产

Remix | Fraktur,那种代表德国的黑字体

今天做家务听设计播客 99% Invisible,关于 Fraktur 这种德国字体和它背后的历史、文化和禁忌(本期节目 Show note)。这期节目的故事,背后是设计的文化差异和禁忌,很适合面向海外市场的中国公司,以及这个领域的设计师。 简单来说就一句话:面向海外市场做设计时,别胡乱使用西文字体。 字体也能引发轩然大波 节目说一位德国公交车司机,在驾驶的公交车上贴了一张告示,结果引起德国以及世

设计 | 从直觉到计划:深思熟虑的执行框架

如果你有管理设计师的经验,或者经常和设计师合作,你会发现一个痛苦的规律:多数设计师虽然有想法,但是其实不会思考。 如果你是需要独立处理问题的设计师,处理设计需求的过程中,也经常会遇到“头脑一片空白”的窘迫,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。 怎么才能帮助设计师、设计团队思考? 设计领域有几个常见的设计思维框架,能帮助设计师、设计团队思考,比如英国设计协会的 Discover、Define、Develop、Del

设计 | 怎么看出一个设计不是来自美国?

客户做面向美国市场的家居产品,宣传品由国内团队设计、感觉不满意,希望我来改进设计。 看完他们现有设计之后,我发现他们的设计各种不美国: 浣熊也叫 Trash Panda,直译是垃圾熊猫。在美国的文化里,浣熊经常就是那个在垃圾箱里翻垃圾的小东西。换成别的产品,也许能使用浣熊卡通、二了吧唧的形象,但是 Trash Panda 这个联想显然不太适合以安全、卫生、舒适为基本特征的家居产品。 文化差异、习俗

Remix | T 型设计人才之死。设计总监算不算设计师

前两天听设计播客,听友问主播两个有趣问题。 T 型设计人才之死 一个问题是:都说设计师要学编程,怎么很少见到既会设计、又能编程的“独角兽”设计师?那些 T 型人才哪儿去了? 毕竟互联网产品团队的产品、设计、开发三个角色,就像黑暗时期、来自三个大陆、操三种语言的三个人一起造宇宙飞船…依靠一群单一技能的人合作,很难把产品做好。 主播说了几种“独角兽”设计师的去处: T 型人才本来就少 T 型人才、复合

Remix | Strong opinions, Loosely held

昨天在播客里听到一句有意思的话:Strong opinions, Loosely held,也可以说成 weakly held。 直译是“强烈观点,宽松坚持”,意思是人得有自己的想法,同时保持开放心态接受别人的意见、不断优化自己的想法。 现实中站队文化盛行,所以多数人正好相反:明明没有想法、人云亦云,同时固执己见。 播客的一位主播是 GitHub 员工,他说这句话在 GitHub 公司里很流行;硅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