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计 | 为什么声音比图像更容易使人高兴/反感

声音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,无论是 Intel“等灯等灯”的声音 logo,还是苹果 iPhone 极具感染力的主题歌,声音不但创造品牌的识别性,还帮助品牌与受众建立情感连接、帮助品牌长期影响消费者。

声音容易影响人的情绪

比如不懂事的幼儿园小朋友看电视,看到恐怖画面时可能反应不大,听到可怕音乐时反而会特别害怕。

比如中文有声书基本上都是做作、嘚瑟的表演腔,不管哪种书籍都被包装成割韭菜的洗脑网文,他们控制听众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原书、原文之外,不断营造情绪。

声音也很容易引起强烈的记忆

比如一听到某个旋律,立刻想起初恋情人;比如一听到某领导的说话语气,立刻触发“原生家庭”式的愤怒。

以前我抱怨过 APP 的配音,也是类似原因,一听到小朋友那个说话腔调,顿时眼前就出现了各种不讨喜的小朋友。

利用声音记忆建立品牌的最有趣例子是美国的保险公司。因为保险公司并不销售可以感知的实体商品,而保险公司的出现总是和糟糕的事故挂钩,所以美国保险公司发展出了一套利用主题歌来建立品牌形象、改善品牌认知的方法。

比如 2022 年有个 Faker.js 删库事件,肇事者留下一句删库后 LIBERTY, LIBERTY, LIBERTY。我一看到这句“台词”、瞬间就在脑子里哼起了被反复洗脑的美国保险公司 Liberty Mutual 的广告歌。他们拍了无数广告,我基本上一个也记不得,但这句 LIBERTY, LIBERTY, LIBERTY 已经刻进大脑、变成了我的本能。

Liberty Mutual 保险公司的洗脑主题歌

声音对人的影响是不知不觉、下意识的

Youtube 广告经常会找不同的配音演员来影响广告效果。

比如说用英国口音来表现高级感,比如用黑人口音暗示便宜,比如故意用素人说话语气来模拟网红推荐…比如用大大咧咧的白人大姐的声音,让本地店家听起来特别接地气。

前几天还遇到一个广告故意用老年德国男子配音,这是想突出德国品质吧?太坏了!

设计 | 为什么声音比图像更容易使人高兴/反感 1

声音可以创造完美的画面

最近几年我一直在做“津津乐道”播客的设计顾问,其中最有趣的一种设计是为不同节目选择主题音乐、过场音乐和背景音乐。

视觉设计里有色彩、形状、排版等各种要素,有各种方法烘托气氛、触发共鸣,选择音乐、编辑音乐也有对应的思路。

表面上我选出了大家都觉得好听的音乐,其实我是借助音乐的旋律、节奏、乐器、情绪,让说话为主的播客节目更有画面感。

声音甚至直接影响人的感官

O’REILLY 出版过一本“声音体验设计”(Designing with Sound: Fundamentals for Products and Services),一位作者是人类学家、用户体验设计师,另一位作者是听觉体验设计师,在谈到用声音改变体验时,他们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:

芬兰航空为航班上的菜式搭配了不同的音乐,用餐时听这些音乐可以改善口感😂。这个设计赢得乘客喜爱的同时,还获得了国际大奖

背后的基本原理是声音会直接影响人的味觉。比如飞机上的低频背景噪音,会削弱人对甜、咸的感觉,但会增强人对苦味和鲜味的感觉;相反,高频的声音能强化人对甜味的感觉 – 通过为飞机餐搭配美妙音乐,芬兰航空直接用声音微调了人的味觉。

设计 | 为什么声音比图像更容易使人高兴/反感 2
芬兰航空的美味飞机餐

虽然人本质上都是视觉动物,大脑处理图像的能力远远超过文字、声音、气味等等信息,但声音的作用不容小觑。

尤其现在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被视觉信息轰炸、眼睛都被锁定在了屏幕上…这时候用耳朵听声音,反而变成了一种差异化的、更友好的、更容易接受的体验。

在今天的品牌设计、UX 设计里,声音是重要的一个部分,不管把声音作为品牌象征、品牌输出内容还是作为人机交互的一种方式,声音都需要精心设计。

Author picture

倪爽设计顾问,倪爽设计工作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