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: remix

Remix|我为什么要把声音变为想法、把想法变成 Remix?

我有“多任务 / Multitasking”的习惯,比如一边做家务一边听跟工作有关的视频和播客,这个习惯让我每天凭空多出了 1、2 小时。 对付“我老婆不喜欢”类型的客户 上周做家务时听设计播客,主播(or 嘉宾)说起怎么对付自大又没有审美观的客户,就是那种不由分说、上来就说“你们这个设计不行…我老婆不喜欢这个设计!”的客户。 他们用的办法是不接话,直接放视频:视频里,设计团队用新设计制作了样品(mockup),拿到超市、商场去展示给真实消费者,大家都很喜欢👏 主播(or 嘉宾)说得很真实,以前我也会遇到这样的客户,某次印象很深:我为客户设计运动品牌的 logo,主色调是有活力的橙色,客户老婆一定要求改成紫色!最后沟通下来才发现,因为对方确认目标受众主要是女性。 最终改成了紫色。 节目里聊得挺有趣,但是很遗憾,现在我怎么也找不到这期播客,也就没法分享了😵 为什么记不住演讲和播客说了什么? 熟悉 UX / 用户体验设计的人应该听说过短期记忆、长期记忆的原理,科学研究发现:人的短期记忆容量很有限,只有 7 个档位(正负 2 个档位)。意思是说人短时间内只能记住 7 个信息,7 个档位都占满后,新记忆将挤走旧记忆。而且所谓短期记忆,是说这仅有的 7 个记忆也很容易消失,一般只能保存十几秒 ~ 几分钟。 因为这种天然的局限性,我们通常记不清一场经常的 PPT / Keynote 演示到底说了什么。同样的,遇到播客这种线性的、长达半小时一小时的内容,结果总是听完后面忘记前面。 如果我是学生,有充裕的业余时间,理论上我也可以用记笔记、画思维导图、创建双向链接资料库等等方式,来记忆精彩的播客内容,帮我形成长期记忆。但是我呵呵。 把短期记忆转为长期记忆转为美好体验 把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,最好的方法是和原有记忆关联,其次好的方法是重复记忆。我把两种方法结合了起来:把我在播客、视频里听到的话立刻理解成自己的想法,听完后 remix 听到的话、自己的想法,并把它们写下来。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、心理学家丹尼尔·卡纳曼(Daniel Kahneman)发明了“峰终定律”(Peak-End Rule),他说我们对一个事物的体验,取决于体验的峰值和最终结束时的体验。把播客、视频变成 remix,也帮我凝固了这一小时节目的峰值和终值。 最后我把这些 remix 分享给所有人,让价值最大化。

Remix | 日本妖怪的回归

今天做家务听设计播客 99% Invisible Podcast,主题是 Return of the Yokai,日本妖怪的回归。(本期节目 Show note) 直播说今年2月底开始,日本出现了怪事,万物皆可吉祥物的日本,忽然各种吉祥物开始“变身”,把自己装扮成一个长头发、鸟嘴、身上有鳞、三条腿的怪物。 它是一个日本妖怪,叫做 Amabie,1846 年被首次被发现。 妖怪不都是古代的嘛?妖怪还能被发现? 据说当时日本深受霍乱瘟疫之苦,有官员在海边遇到了 Amabie,它预测今后六年将是丰收年,还说如果再遇到瘟疫,展示它的图片就能保护民众免受伤害。当时的报纸如实记录了这件事。 所以新冠肺炎肆虐之后,日本人民就想起来 Amabie 了,用它来鼓励大家跟新冠肺炎斗争。 节目还说以前妖怪只有文字说明,十七世纪之后才出现了绘画版的、有形象的妖怪百科全书 比如下面图片是河童,现在知道设计师在传播文化方面的力量了吧。 明治维新之后,有学者发现妖怪和迷信阻碍了日本发展,所以展开了浩大的破除迷信活动…最后他变成了妖怪专家,他详尽的研究资料成为研究妖怪的宝库。 另外主播还说了日本人相信万物皆有神明(Kami),iPhone 也有 iPhone 的神。中国人有“举头三尺有神明”的传统,可能不太在乎 iPhone 的神,但是考虑到东西方文化、宗教的差异,美国人听说之后肯定就崩溃了。 主播和嘉宾没说 iPhone 的神叫什么名字,也许应该叫乔布斯? 最后主播和嘉宾说了当年让全世界人民都崩溃的事:Hello Kitty 不是猫,她是个女孩,她的宠物才是猫。2014 年华盛顿邮报的新闻大标题就是:Hello Kitty is not a cat. Everything is a li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