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 | 为什么笔记工具不会让我们更聪明

因为笔记善于存储而无法激发思考,AI 人工智能也改不了这一点。

前几天读了一篇资深记者写的文章,他说出了我一直的观点:笔记工具只是帮你记录更多信息,并不能自动帮你学习

作者因为工作原因要处理大量信息,他尝试了 Roam Research、Obsidian、Mem 等不同的笔记工具,但标签、双向链接这些知识管理功能,并不能阻止我们工作时分心,工作效率不会有什么提升。

同时,Notion AI、ChatGPT 之类的人工智能,看似可以帮助生成摘要,让你享受用自然语言和海量数据直接交流的快感。但是这里无法逾越的悖论是:你自己都没读过,怎么知道 AI 输出结果是正确的?


我自己的笔记工具分几档,我使用这几档工具时,思考的比例递减、记录的比例递增:

  • Notion 作为数据库,记录工作和学习有关的知识
  • Apple Notes/苹果备忘录记录孤立的、不属于某个知识体系的信息。比如开车时迸发的好点子、比如上次什么时候换机油
  • 纸质笔记本事件相关的信息。比如原始的会议记录
  • 物理的白板、即时贴记录临时的信息。比如提醒我自己改文档里的几个错别字
学习 | 为什么笔记工具不会让我们更聪明 1

每次记录时,我都会实时地处理信息:

  • 分级、分类、分组,方便日后再利用信息
  • 尽量用我自己的语言记录而不是单纯保存裸信息,用自己的话强迫我把信息理解一遍,避免中国小学生式的死记硬背
  • 多记录思考的中间过程和结果
  • 把新获取的信息及时和旧信息关联起来

等等……

学习 | 为什么笔记工具不会让我们更聪明 2

我相信所有的笔记、稍后再读都意味着再也不看了,与其挑战人类天然的惰性,不如获取信息时立刻就把它们处理掉、变成自己的知识。

而你成天换笔记工具、钻研笔记方法、分享记忆秘诀,这些自我感动的享受的只是记录带来的错觉,而不是思考和学习带来的实际结果。

如果你无法改进学习方法,随着笔记工具越来越强大,你输入的信息、存储的笔记的越来越多,你只会积压越来越多无法处理的裸信息…你的整体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低。

好多人就是算不清楚这个简单的算术。


原文里引用了一句话:“我们的目标不是做笔记,而是有效思考”。

Author picture

倪爽设计顾问,倪爽设计工作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