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了几年的AIs,最频繁的场景是开发产品、生成与健康饮食有关的科普内容(背景资料),很少用它们来做一些较复杂的分析类工作,比如投资分析。因为它们要么啰哩啰嗦、答非所问,比如GPT 4o等,要么过于高深让人无从入手,好比Deep Research这种。
以投资分析为例,个人比较倾向于“模糊的正确要比正确的错误有用”这个基本逻辑,不在于信息有多么详实、全面,关键是要切中要害,能够帮助自己产生所谓的洞察力。能够影响一项投资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,穷尽所有既不可能也无必要。所以一个工具如果能够帮助使用者提升认知以内的洞察力,就已经非常实用了。
在使用4.5的过程中,似乎看到了这种可能,在同样的主题下,它能够生成包含各个关键点的内容(相比于其他模型),同时又精炼直接、切中要害。在阅读其内容的过程中,思路会一点点被打开,更深入的问题也由此产生。就会有一种洞察力在提升的感受。
下面是最近的一个使用例子,主要是解读一篇新华社的评论,这篇评论是两会的先导性文章。做这个分析不是要去键政,主要是关税、俄乌这类事件给投资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,需要对中国的可能经济政策有一些掌握,因为这也是不确定性的重要源头之一。第一张图是4.5的部分内容,第二张图是用来做比较的4o(用o1 pro等也做了同样内容,结果与4o都差不多)。可以很明显的看到4.5不仅包含所有要点而且更加简练直接,非常适合带有全局视角的初步阅读。
最被4.5打动的地方在于,它是唯一提到这类文章主要是面向党内“基层干部”的,对国内宣传模式略有了解的话就会知道,对于基层组织而言,因为很少能有中央直达的红头文件,这类通俗易懂的最高层级的官方宣传就很重要。这就是个人体会到的“洞察力”,基于看起来平平无奇的、但是非常客观的基本现实的,切中要害的分析。
例子过于片面,使用案例也非常有限,仅仅能体现个人的暂时感受,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借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