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以创业公司为例,我简述一下设计的这 5 个流程
策略
比如说你是创业公司老板,手上有 5 万美元的设计启动资金,那你招几个设计师、先设计 UI 还是营销页、多久上线测试、怎么用设计帮你赚钱…回答这些问题,都需要先确定设计策略
确定设计策略的一般是老板、产品或者运营总监,或者我这类生意导向的设计顾问。一般设计总监可能都插不上话
有了设计策略,你就能像成功产品那样做有效的、有价值的设计
比如 PDD 的购物 app 没有购物车、比如强大的 iOS 常年不支持文件夹…只从表面看这俩设计有点弱、甚至有点二,但从策略角度说,它俩都降低了使用门槛,能因此增加用户数量、用户活跃度
创意
Airbnb 的两位创始人是美国最著名设计学院毕业的设计师,按照思维惯性来推测,他们创建 Airbnb 之初,一定做出了超越同行、美轮美奂的 UI 设计!
正好相反
他俩的几个创意都无关设计。一是卖“总统竞选麦片”筹集资金,二是从本地网站偷启动用户(房主),三是买了昂贵的单反数码相机去帮房主给房间拍照
创意是说你能找到什么“非常规”的方法,来突破资金、时间、人手、市场机会等等限制,让你一个小小的创业公司有机会竞争
在创业公司里,负责创意的可能是运营总监或者设计总监,实际的创意往往来自对目标用户的了解,以及反复摸索、反复尝试,而不是学校里学到的某种设计技巧
设计
这里的“设计”,是指假设、探索、确认并实现核心设计的过程
比如人人都抄袭 Instagram 的 Story 功能,IG 的人是怎么设计出 Story 功能的?他们抄袭 Snapchat 并和 IG 原有设计无缝结合
又比如人人都抄袭抖音/TikTok 沉浸式+算法推荐的设计,字节的人怎么设计出这种独特的体验?他们抄袭 Musical ly、Vine、Snapchat 并和“头条”强大的推荐算法无缝结合
这些设计都不是堆叠圆角矩形、往左移动 3px 就能实现的
即便是单调乏味到几乎就等于“堆叠圆角矩形”的微信 UI 设计,其实也经历了漫长的设计过程,才逐步从聊天演化出公众号、小程序、支付等等功能
制作
有了设计思路,下面就是把它们做出来、画出来,也就是一般人以为的“UI 设计”,aka 美工
这是 AI 最擅长的工作,你不需要任何商业、产品、市场常识,也不需要任何艺术、美术、设计基础,就能做出一个“漂亮”UI,要动效有动效、要视频有视频、要 3D 有 3D
但跳过了策略、创意、设计和交付,你用 AI 做出来的 UI 只是个孤立的、脱离现实的美术作品。它们好看吗?好看;能打动用户吗?大概率不会;能帮你们创业公司赚钱吗?基本很难
交付
在大公司里,提交了设计稿大概就算完成了交付
对创业公司而言,交付是说 UI 设计师提交设计之后要跟进并完善设计,推动产品进入下一个迭代周期
这两天我在调研 AI 编程工具,某些工具的 UI 设计非常拙劣,我就想问当事人 UI 设计师:
就算你自己不用 AI 编程工具,你有好好跟公司里的程序员同事聊天、问问他们的使用感受吗?他们吃午饭时说的怪话,到底是揶揄你能力有限还是抱怨设计太差?
或者更深刻地灵魂拷问一句:作为设计师,你能听懂用户和客户的话吗?
—
在一般科技公司里,UI 设计师往往属于比较边缘化的群体,不但缺乏话语权、工作性质也偏向配合其他部门
之所以这样,一大原因是大部分 UI 设计师只会制作,而不懂策略、创意、设计和交付,因此很难解释自己“为什么要这么设计”(符合审美观、大厂都这么设计…这些不算理由)
同样,非常擅长制作的 AI 也不懂策略、创意、设计和交付,它们也不知道“为什么要这么设计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