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举一个为什么程序员必须走出门的例子。
多年前我上班之余做项目,一年都泡在图书馆写代码,因此认识了另外一个也在图书馆写产品创业的上班族。他花了一年业余时间写了一个网站。整个故事是这样的:
他在澳洲勤工俭学时候在按摩店打工,观察到按摩店客人都是打电话预约,员工都是纸笔记录预约和排班。忙碌起来的时候感觉非常混乱。这种生意里面的员工流转率也高,所以员工请假或者离职了,排班什么也都是手工在本子上处理。有的老板可能还有几个店,就感觉更乱了。
从程序员的角度出发,他觉得弄一个网站,集成日历,可以处理排班和客户预约。然后那边再做一个手机端,客户还可以网站上下单预约,然后客户和商家还能得到提醒等。再加一个多店管理,这么一套东西收点订阅费,不光可以卖按摩店,美容,美发店都可以是潜在客户。
然后我和他去跑地推,那对程序员真的很挑战。这个过程就不细说了。
最后没一个买单的,原因是这样的:
首先按摩店的客户,就算不考虑产品触达的问题,也不会用app或者网站来预约。因为他们最方便的方式就是打个电话预约,麻不麻烦是商家的事。何况按摩店的客户群里面很多可能是中老年,更习惯传统方式。
客户没有用这个产品下单的需求,那么商家用这个产品就不是刚需。事实上对于商家来说,这个网站也并没降本增效。因为对于按摩店,很多就不会专门请一个接电话的前台,本来就是谁闲着谁接电话记录一下。即使专门找个打杂的,他们的人工成本也巨低。而采用一套系统,意味着小小的店面里面,还要有一套前台,电脑和wifi。更别说员工培训的成本,而且这个行业员工还是高流转率。所以这个东西其实反而是增本降效。
美容院和高档美发店,有连锁也有需求,但是他们的需求早就被满足了,对于这种高利润行业,系统迁移和学习的成本,远比订阅是不是便宜一点来的重要。
这件事对我朋友伤害是巨大的,他基本上就不再做创业了。上班的人,没有多少心气和时间可以再来几遍。从 #精益创业 的角度,有很多方法论可以避免我朋友这种浪费了一年的情况。
但是我想说的是,现实和程序员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完全两样的。从程序员的角度,这个世界上太多东西都不够自动化,不够高效。如果待在自己思维里面头脑风暴,只会越想越对。但是从商业或者行业角度,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,是不是全自动化,很多时候一点也不重要。
小到个人创业者,大到互联网企业给传统行业做转型,很多时候都犯了这种自以为是的错误。